一直以来,商业健康险作为我国多层次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,主要集中于解决健康人群在投保后发生的重大疾病医疗费用补偿,而对亚健康人群和已病群体极少涉足,严苛的承保条件往往将最迫切需要获得保障的带病人群拒之门外。
2022年初,银保监会下发《关于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问题和建议的报告》指出,相当一部分医疗保险缺乏专业化核保政策,简单将带病体、老年人拒之门外,持续保障的作用发挥不够,同时建议行业精细化健康保险定价及核保政策,努力为带病体、老年人提供更多的保障选择。
为推动健康险产品创新、填补带病体商业保险保障空白,2023年4月8日世界大健康博览会期间,泰康在线特别举办“商业保险与医药创新融合高质量发展论坛”,邀请医疗、医药、保险领域专家,共话“三医联动”下商业健康险高质量发展之路。
此次论坛,泰康保险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刘挺军,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药物临床试验研究中心(GCP)主任、武汉大学杰出校友徐兵河,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院长、高血压中心主任、高血压病区主任蔡军,IQVIA艾昆纬CSMS数字化商业与医疗解决方案大中华区负责人刘飏,长嶺资本运营合伙人张乐辉,中再寿险产品开发部、产融创新事业部副总经理张楚,巨量引擎投资消费金融行业总经理常鑫龙、觅健创始人刘文桂等重量级嘉宾出席,并发表主题演讲。
为推动医药生态融合,论坛还特邀维梧资本、微泰医疗、泰康同济(武汉)医院、镁信健康、国药控股、RDPAC、辉瑞、轻松集团、宸汐健康、海心智惠、微医相关负责人,在以“医药健康产业与商业保险的融合创新”、“商业健康险高质量发展的挑战与破局”为主题的两大圆桌论坛发表精彩观点。
泰康保险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刘挺军在致辞中表示,当今中国个人的商业健康险走上了和医药、医疗服务融合发展的全新阶段,真正去解决健康人群以及已病人群的保障和医疗健康服务问题。所有的商业模式都是长期的积累,达到一定阶段以后产生的复利效应。用长期主义精神按照这条道路走下去,一定能够走出来一条康庄大道。
值得一提的是,会上泰康在线重磅发布“全人群保险方案”。该方案作为泰康在线深入大健康产业、与医药健康产业生态密切协同的重要成果,首次真正实现了涵盖更广泛受众的医疗及重疾保障,让商业健康险覆盖更广泛的人群,在医药生态中发挥更大的作用。
01 4亿带病体支付需求升温,健康险亟需高质量发展
近年来,伴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进程的不断加快,以及诊断技术、新药研发及医疗手段的进步,重症及慢病患者带病生存逐渐成为常态。以“人类健康第一杀手”癌症为例,过去短短十年间,我国癌症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就从30.9%提高至40.5%,预计到2030年将提高至46.6%。
患者生存期延长之余,我国卫生医疗费用也在逐年增加。数据显示,2010年-2020年十年间,全国医疗卫生总费用增加5.2万亿。
其中带病体人群(包含重症和慢性病患者)占据了医疗花销的大半,我国约28%的带病体人群全年花费2.5万亿-3万亿医疗支出,约占总医疗支出的60%。
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药物临床试验研究中心(GCP)主任徐兵河表示,全球的肿瘤学实践都在逐渐迈入“精准医学”时代,个体化、精准化的治疗成为肿瘤治疗的热点,同时也面临着治疗费用昂贵和可及性的问题。他期盼我国在基础研究领域能有更多突破,推出更多原研的、创新的新药。这不仅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,也需要行业内各个领域通力协作,才能真正引领创新,降低患者负担,以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目标。
然而,当下我国针对带病体人群的商业保险供给却远远不足。
出于对风险控制的考虑,健康险产品仍以传统的“保健康人”为主。无险可保的带病体,医疗费用主要依赖基本医保、大病救助和个人自付。这一方面增加了其因病致贫的风险;另一方面,亦使其难以享受最合适的医疗服务,从而进一步陷入更需要医疗保障的“怪圈”。长此以往,使得商业健康保险支付在医药花费总额中占比较低,难以发挥在多层次保障体系中应有的作用。
围绕带病体需求,开展商业保险创新被视为提高医疗保障能力的起点。
觅健创始人刘文桂在主题演讲中指出,约78.0%的癌症患者自费比例≥50%,仅有21.36%的癌症患者购买商业保险。他认为,商业健康险在专病复发保险领域的创新,将伴随“以患者为中心的数字化患者管理”价值链的不断迭代优化,精准满足不同细分人群、不同层次的医疗健康服务需求,帮助解决患者高额医疗费用支出难题。
而目前,随着以百万医疗险为代表的商业健康险蓬勃发展,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式的普及,越来越多的商业保险需求得到释放,也使得患者保险产品与人群的精细化匹配成为可能。字节跳动巨量引擎金融行业总经理常鑫龙分享,近年来,通过短视频平台购买保险的客户呈增长趋势。其中,30岁以上、有孩子的用户保险意识激增;女性、高收入用户风险防范意识强。
02 多方呼吁带病体保障创新 商业健康险迎来发展新机遇
服务供给端同样对商业健康险的支付能力期待满满。
在医药产业供给端方面,我国积极性高涨。新药研发数量占全球14%,但在市场化方面仅占全球3%,尚存创新医药产业发展与医保保障能力不协调的矛盾。
近年来,在国家医保局牵头下,药品带量采购、医保目录谈判常态化,通过“以量换价”显著挤出了药品、耗材“水分”,大大提高了创新医药可及性。但是仅凭医保支付尚不足以支撑研发投入大、周期长、风险高的创新医药产业,亟需与其相匹配的商保创新模式。
在医疗服务供给方面,伴随DRG/DIP支付方式改革落地及全国推广,医保支付导向为价值医疗买单,医疗服务供给开始分层。常见病、慢性病的治疗手段导向常规化、集约型、控费模式。老百姓追求高端医疗服务的需求,显然无法由基本医保满足。而医疗机构对新技术、新药品、新治疗手段的呼吁也需要一个基本医保外的又一支付方。
长嶺资本运营合伙人张乐辉表示,随着医保DRG/DIP按病种付费的推广,医院越来越关注优势病种能力建立,商业健康险可以围绕这个角度来做,设计产品的出发点是通过优质服务,使病人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。
而在慢病管理方面,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院长、高血压中心主任、高血压病区主任蔡军认为,我国慢病管理的最大障碍在于,医生缺乏从事慢病健康管理的动力和支付来源。而通过带病体保险等创新型健康险产品,可一方面为医疗供给端解决医生支付问题,另一方面为保险公司降低成本并提供增值支持。
原标题:【“商业保险与医药创新融合高质量发展论坛”在武汉健博会召开 20余位“医+药+保”大咖共话商业健康险高质量发展】 内容摘要:一直以来,商业健康险作为我国多层次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,主要集中于解决健康人群在投保后发生的重大疾病医疗费用补偿,而对亚健康人群和已病群体极少涉足,严苛的承保条件往往将最 ... 文章网址:https://www.doukela.com/jc/215746.html; 免责声明: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。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,请与我们取得联系,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。 |